阅读历史 |

第35章 三朝老臣张酺pú(1)(1 / 2)

加入书签

张酺,字孟侯,是汝南细阳(现在安徽太和)人,也是赵王张耳的后代。

张酺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跟着他爷爷张充学习《尚书》,他不仅学得很好,还能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其他人。

后来,他又拜太常桓荣为老师,继续深造。他学习非常勤奋,从不偷懒,吸引了很多学生来学习,最高的时候学生人数甚至达到了好几百人。

公元66年,汉明帝刘庄在南宫办了个学堂,专门给樊、郭、阴、马这四家外戚的子弟上课。学堂里专门请了教《五经》的师傅,张酺就是教《尚书》的老师,他还在皇帝面前讲过好几次课。

因为张酺讲的内容很对明帝的胃口,所以明帝就让他做了郎官,还赏了他车马和很多衣裳料子,让他进宫去教皇太子刘炟,也就是后来的汉章帝。

张酺这个人性格很朴实,做人也很正直,很遵守经书上的道理。

每次讲完课,他都会给太子提一些建议,帮他改正错误。他有时候太严肃了,看着都让人有点害怕,但太子心里依旧十分敬重他。

公元75年,明帝去世了,章帝刘炟接替了皇位。他让张酺做了侍中兼虎贲中郎将,但没过多久,又派张酺去东郡当太守。

张酺心里有点不高兴,他觉得自己跟章帝关系挺好的,不理解对方为什么要把他外派。

他怎么想都想不通,就写了一个折子递上去,想要辞去太守的职务。但章帝没有同意,还给了他三十万钱作为路上的花销,让他赶快去上任。

没有办法,总不能抗旨不尊连累一家人,他只好前去上任。

张酺到了东郡以后,就开始重用那些有勇气、有正义感的人,打击当地的那些豪强恶霸。

如果有县令或县长杀了强盗,张酺就会仔细审查这件事。他觉得,虽然县令或县长收受贿赂是不对的,但也不至于要判他们死刑。

而那些强盗,大多数都是因为生活太困难,实在没办法才走上这条路的,不能对他们太苛刻,所以也不能太严厉处罚他们。

东郡的官吏中有个叫王青的人,他爷爷曾经和前任太守翟义一起起兵攻打王莽。翟义失败后,其他人都投降了,只有王翁坚守气节奋力战斗,最后却被王莽给烧死。

王青他老爸王隆,在建武初年担任都尉的功曹,而王青那时候还只是个小吏。

有一次,王青和父亲一起跟着都尉巡视县里,路上突然遇到盗贼。王隆用身体保护都尉,最后不幸遇难。王青也在那次事件中受了伤,箭射中了他的咽喉,声音变得嘶哑。

可是,之前的郡守看到王青身上有伤,竟然没有推荐他。

后来张酺见到王青,在了解了他的家世和遭遇后,替他抱不平:“这样一家忠义的人,怎么能得不到应有的赏赐?”

于是,张酺提拔王青做了极右曹,还上书皇帝说王青家三代人都有死节的忠义事迹,认为应该给王青特别的赏赐。

皇帝看了奏章后,同意了张酺的建议,王青也因此得到了重用,被司空征召。

话说自从张酺离开皇宫后,章帝每次见到教导王侯的师傅们,都会提一嘴张酺。他说张酺在身边做侍讲的时候说话总是直来直去,忠诚正直,非常有史鱼(春秋时的卫国大夫)的风范。

公元85年的时候,汉章帝刘炟心情很好,决定一路向东好好巡视一番。他特地去了东郡一趟,在一个庭院里召见了张酺和他的学生们,以及郡县的官员们。

章帝很尊重张酺,他安排了一场特别的仪式,让张酺的学生们向他表示敬意,然后又请张酺给大家讲解《尚书》里的一篇文章。

更有趣的是,章帝还让尚书令王鲔和张酺进行了一场辩论,两人你来我往,相互问答,场面十分精彩。

辩论结束后,章帝才跟张酺按照君臣之间的礼节相见,还赏赐了张酺很多好东西。

张酺在东郡当了十五年的太守,终于在汉和帝刘肇登基的时候升了官,要调去魏郡当太守了。

他离开东郡要去魏郡上任的时候,老百姓都舍不得他,哭得稀里哗啦的,路上都挤满了人。

当时,魏郡里有个叫郑据的人,他做着司隶校尉的工作,写了折子给皇帝罢免了窦景的执金吾职务。

后来窦景官复原职了,可他咽不下这口气,就派了个手下叫夏猛的去私下告诉张酺:“郑据那小子不是什么好东西,我被他冤枉了。听说他儿子当官后胡作非为。你把他儿子抓起来杀了,这样也能给其他人一个教训。”

张酺听了火冒三丈,立即就把夏猛给抓起来关进大牢了。他还故意写了一份官文给执金吾府,说怀疑夏猛和郑据的儿子有矛盾,故意假传窦景的命令来报私仇。

正好赶上那时候有大赦,夏猛才有机会出狱。

没过多久,张酺又被调到京城去做河南尹。他一上任,京城雒阳就变得安定有序,老百姓都过上了安稳日子。

这时候,窦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