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054章 乾山岛上(1 / 2)

加入书签

乾山岛上。

天门港到东临市再到上游的香山区,错落有致地布满了一顶顶现代救灾帐篷,虽然没有床,但古人编个草席躺下也毫不为意。古人们惊奇地发现,先知这种布做的房子,比土墙房子还暖和,而且这些布居然不怕火。

在崔师古的组织下,太史慈和张宁依葫芦画瓢,给现在半岛上的的太史庄庄丁和黄巾的近卫团男男女女服了打虫药,然后被装了药水的喷罐逐一清洗。

然后是这帮人依葫芦画瓢,又给那帮工匠和砍树的俘虏逐一清洗,而俘虏的待遇自然最差,不但被扒光衣服粗暴冲洗,甚至连头发都被剃光了。

不单是清洗和喝开水,先知们甚至要求这帮人每天洗澡,用他们带来的一种四四方方,摸起来滑腻腻的东西擦拭身体,虽然这个天气傍晚在河水边洗澡实在有些冷,但那东西洗完搓完,身上还真是干净得紧,仿佛一天的疲劳都消退不少。

而在河边的浴场,高高耸立了数十个大火堆,都是砍下来的杂木树枝,为的是在洗完澡之后可以立即取暖。

这样弄换了现代人自然是受不了的,但古人似乎比现代人抗冻得多,当然也有些受风寒的,不过先知们貌似有神药,一般的风寒,服药之后,只需休息一晚,第二天即可痊愈。

能享受到热水的,自然是崔师古和太史兄妹、张宁等人,还有就是病号。

崔师古和他的护卫团队住在东临市那些修缮后的旧房屋里,这几天终于指导匠人建好了十余处土窑。

他把人员分成了四组,砍树的伐木组,挖土的建材组,负责运货和巡逻的内务组,还有他的王牌,庄丁里的匠人和营州军的匠人编在一起,组成了个百余人的技术组。技术组建好窑之后,建材组准备的生土也积攒了许多,现在技术组开始按照方红兵的方法拌制熟土。

昨晚崔师古刚把试验品送进第一批已经过火的三座土窑,而按照方红兵的笔记,需要烧制24个小时。

刚好,崔师古终于松了口气,可以把思绪整理一下,这时,他感觉自己肩上的压力山大。

但这比起现代每天惶惶不安的日子,让年过半百的他,重新焕发了无比的活力。

目前,他安排人已经在周围找到了石灰石和铝土矿,但现在人手短缺,他用对讲机把这个消息通知了张岳,张岳应该和太守会谈采矿的事情。

煤矿和铁矿也安排人去寻找了,按照现代大致的方位,应该很快会有结果。

硝石也多半能找到,他知道莱海本地就产硝石,应该离金矿不远的地方就有。

而硫磺自然没那么容易找,因为他穿越而来的时空,齐鲁便不产这东西,这东西都在神州西南那边,或者小日子国那边。

崔师古曾经想让刘川从现代带硫磺,但范规的一番话让他改变了主意——“能带化肥的,为什么要带黑火药原料?”

按照范规设计的技术路线,前期的火药准备完全使用现代的化肥药为主,直到古代这边建立黑火药的原料供给线。

而这条技术路线,在黑火药的科技树上,也给了他充分的缓冲时间,哪怕慢慢从药店和道观攒。不然他就真要按照古法去走街串巷刮尿硝了,这个年代连砖都没有,土墙的尿硝,他想想都觉得刺激。

好容易空出来这一天时间,他已经和张宁约好,去东星区那边去看看黄巾军的状况。

崔师古又换上了道士的衣服,为了保险起见,他乘坐的是上次刘川他们带来的运输艇,而太史庄丁乘着两艘缴获来的营州楼船,一左一右两边排开。崔师古站在船头,不禁长吟起来:

“遥想公瑾当年……”

“先知大人还做得好诗!”开船的人在一旁奉承道,这个操纵着马达开船的,居然是一个古人——正是那个营州军里的带路党,甘顺。

崔师古其实并不喜欢这个人,因为这个人身上有一种他熟悉的,充满着市井智慧的味道。

他很聪明,也很会巴结人,而且他十分擅长学习,他是所有古人里,看了一遍就完全明白了这艘现代巡逻艇的操作技巧。

“甘顺兄弟,你也操得一手好船哪。”

崔师古操着不太流利的古语回应,但不管崔师古再看他不惯,这个本领崔师古是没办法不用的。

“小人乃是巴郡人士,自幼便跟着渠师在江上生活,各类船都驾过不少,但先知这自行铁船,却是让小人最长见识的。”

甘顺爱不释手地抚摸着轮舵,“可惜小的看不出这些物件究竟是如何自行的,要是在家乡能有艘自行铁宝船,也足够横行巴蜀荆襄了。”

崔师古倒是有些意外,这人居然是巴郡那边的水贼,想到这里,他脑子里忽然想到了一个人。

“那你可认识一人,与你同姓,姓甘名宁字兴霸,又号锦帆贼?”

甘顺瞪大眼睛,几乎是惊讶得喊了出来。

“先知何以知某家少主之名?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