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140章 上进(1 / 2)

加入书签

马车缓缓行驶在道路上,前后共计有三十多辆马车,两旁则是有骑士来回的奔波。

毌丘秀坐在马车上,看着面前抱着两个孩子入睡的妻,悲从中来,再次长叹了一声。

天色愈发的漆黑,马车也缓缓停靠了下来。

毌丘秀没敢惊醒家眷,从马车上走了下来,就有两个仆从端来了饭菜。

坐在篝火前,毌丘秀吃着饭菜。

这支骑兵的队率不知何时出现在了他的身边,笑呵呵的问道:“毌丘公,可以同食吗?”

毌丘秀的脸上浮现出了笑容,“我所愿也。”

那队率就这么坐在了他的身边,他偷偷看着毌丘秀的脸,眼里闪烁着莫名的光芒。

毌丘秀开口问道:“还有多远的道路呢?”

“还剩下不到十日,江陵就在眼前了”

队率回答道。

毌丘秀不曾想到,到了如今这个年纪,自己居然还要经历这样的事情。

毌丘秀被迁到了江陵。

人们都在说,分家制又被重启了。

在商鞅之前,几乎不存在分家这种事,大家都聚集在一起,以宗族为单位活着,同吃同住。

这自然是提高了底层百姓们的生命力,若是一個男丁死了,他的宗族会帮着将他的子嗣给抚养长大。

商鞅却觉得,这样的宗族集团若是不能解决,迟早会成为庙堂的隐患,而且会降低庙堂的收入,于是乎,商鞅开始针对这些宗族,商鞅做事真的很绝,他不会去下令禁止做某件事,但是他会加税。

他规定,若是一家里有两个成年男丁,那税赋加倍,若是有三个,呵再加!

该制度又被前汉所继承,子嗣们成年后就得有自己的家,次子被称为余丁,被无情的驱赶出门催生了如游侠等不安稳因素。

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了魏晋南北朝,众所周知,我大晋唯以孝治国。

当时就有道德出众的人,认为这种强行分家是不孝顺的行为,从此时开始渐渐就不提倡父母生在的时候分家分产,发展到明清的时候,更是规定了父母在的时候分家就要挨打。

毌丘家同样在被分家迁徙的范围内。

毌丘俭本人可以不用搬家,他本身的家眷也可以留下,但是他的其余亲戚们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。

毌丘秀没有官爵,便在迁徙之列。

毌丘俭的官职很高,可他并没有为自己的弟弟谋取什么官职,就只是吩咐他好好读书,靠他自己去当官。

可毌丘秀对当官不是那么的感兴趣,毌丘秀更喜欢经学。

他在家里钻研经典,还没钻研明白,就遭遇了上门的甲士。

当然,甲士们对他还是很客气的。

怎么也得给大司马一点薄面。

但是该迁还是得迁,毌丘家的罪名同样也不少,毌丘俭有个堂弟,此人好养犬,曾以犬伤数人。

他还有个理不清关系的族孙,曾以帮着在军中安排军职的理由骗取他人的钱财。

找来找去,也只找到了这两项罪名。

或许是因为崛起时日还比较短,还没有滋生出太多的畜生来。

在迁徙的时候,也是会按着对象不同而进行不同的行为。

若是明确参与了刺杀案,谋反案这类的人,那就是真正的流放,直接给你抄家装囚车,甲士监视,挥着鞭子一路给你送去交,广,南中。

若是族内有过诸多过失,名声糟糕,但是没有参与过谋反之类的,那就是半抄家,允许保留一部分家财,然后酌情迁徙到梁,益,荆,扬等地。

若是没有太多过失,名声不错,那就可以保留奴仆,庙堂会折算家产给与补贴,然后由这些人自己来选择要前往的地区,再有人护送他们到达。

这是钟会所制定的三重迁徙制。

以后世的眼光来看,这简直就是格外不合理也不合情的行为!

是皇帝的胡闹,不分青红皂白,就要直接逼迫各地的人去搬家,哪怕是没有犯罪的也要搬家,收走他们的耕地。

但好在,如今这个时代,便是皇帝可以不讲理也不必合法的时代。

皇帝本身就代表着律法,强势的皇帝可以碾压利益集团,可以碾压所有的不合理。

合理,兵强马壮者为之!

钟会将这件事办的很漂亮,他并没有一棒子将所有人打死,而是指定了这种三种不同迁徙法,将三种迁徙方式定为善迁,中迁,和流迁。

对迁徙的对象,钟会也做出了标准,迁徙的对象是:成家且耕地超出三千亩而本身不担任官职者。

当然,其中还有一系列的要求,例如七十岁以下的不用迁,退休者不用迁

庙堂的官员以及家眷是在免迁徙名单里的。

举个例子,毌丘俭的族人也有数百人,在这些人里,毌丘俭的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